找到相关内容380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和谐伦理思想研究

    作为佛教家庭伦理的重要规范,不但印度佛教重视,中国佛教更是有所发展,在中国佛教看来,佛教的,而儒家的只是小。报恩作为佛教伦理的重要道德规范,体现在子女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上,是报父母之恩,对父母...其中阐述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社会和谐伦理的建设颇具启示意义。   一、佛教和谐伦理的三道德哲学原理   其一,缘起论原理   缘起论的基本含义是“依缘而起”,各种现象都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462115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临终关怀”的看法

    孝道的民族,但是曾几何时,现代人的亲思想已不如前,所谓“人心不古”,尤其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多年前我曾因开刀住进荣总医院,在医院短短几天,看到“病房百态”,感触很多。  例如,在儿童病房里,父母...也是天经地义的事。不过莲池大师在《缁门崇行录》里提到,孝顺有三等:“生养死葬”,只是小;“荣亲耀祖”,是乃中;“导亲脱苦”,才是。在佛教的《本事经》及《孝子经》也一致说道:“能开化其亲,才是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062510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志,要让父母身安、心悦、志趣超迈(佛道),这才是世出世间之是子女对父母的伦常义务,推而广之,对子女要慈爱,对兄长要恭敬,对弟妹要友爱,对朋友要讲信义,这是把孝道落实到不同的对象上,正是孟夫子所谓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”佛法说的更究竟,“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子是我母”,所以“名为戒”,对一切众生没有孝顺奉养之心,就是犯戒。所以把地藏菩萨的孝道提升,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无缘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定慧双修和三教融合的先驱

    以其言行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备受称誉。“尔其蒸蒸,肃肃惟恭,厥行以礼教为宗,其言以忠信为本。加以风神爽朗,气调清高,流化亲朋,善和纷诤,岂惟更盈毁璧,宜僚下丸而已哉!”(碑文)言士行止超过了更...,认识到释、孔俱以遗情遣累为目的,六度可与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的五教并行不悖,故而释儒开始互融。特别是南朝士大夫儒、佛兼弘,已与魏之偏重老庄别。南齐萧子良以孔、释本旨一致,故而内外并重,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264603.html
  • 宗赜《孝行录》及其与大足宝顶劝孝石刻的关系

    ,单传心印,唱禅宗。亦为双亲,劝受大一 宗赜《孝行录》佚文的发现  自1994年初至1凹7年底,笔者在云南先后看到几种《孝顺设供拔苦报恩道场仪》(或作《如来广十种报恩道场仪》)  戒,修净土行。...》一十二章,示其心也。发明如来  ,兼证儒者之说,殆亦尽矣。……夫三士所述虽  殊,是皆明其也。故感王臣外护,天地征祥。今述  仪文,皆本于此。并检阅藏教,摘取因缘。非敢以胸  臆之谈,徒欺诳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2965000.html
  • 陈柏达居士著:净土风光(1)

    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一拜  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一拜  一心顶礼,西方极乐世界,大慈大悲,愿大力,接引导师,阿弥陀佛。十二拜或四十八拜  替父母求生净土始言  为...达到快乐极为有限,而且相当短暂。在“诸法无常”的前提之下,一切占有和享受岂不是过眼云烟,又有什么好得意和骄傲的呢?’  ‘—般人以占有为快乐,以布施为损失;善心人士则以为布施是广积福德。佛菩萨布施时心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265430.html
  • 从生命“觉”义、浅论儒佛会通

    中国人社会之共通价值,且为佛家所重视,并加以融渗到佛教伦理的基座上,形成开启儒佛会通之路的社会化之钥。  在儒家诸贤的身教言教中,不乏“”道的宏论,曾子曰:“夫孝,天下之经也。置之而塞乎天地;衡之而衡...观相融互衍,在中国文化流中,彼此交辉,相与发明。  (二)佛教伦理的淑世义谛:‘’  佛家思想通彻人天,既有超尘物外的生命究竟之真谛,也有无缘慈的淑世护生之行谊,而衔接人天、兼爱物我的基石,仍在“”道...

    刘易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666019.html
  • 试析洞山禅法之特质(上)

    佛门的大慈大悲的,也远非佛门布施之最了义。因而,举凡发弘誓大愿的宗师之辞亲出家,并非不孝不悌,反而是行最究竟的悌。洞山老人此书足以明此大义,因而此书不特可以解世人之惑,亦足可以辟外道之诬。  ...洞山则更不足怪了。虽然,洞山以后的第四代传承也曾出现过气如悬丝的现象,直到阳警玄以后,曹洞法席才又出现兴旺的转机,但与横行天下的临济禅相比,它仍只落得“曹一角一的地位。然而,法脉之盛衰,并下足以作为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567861.html
  • 四川摩岩造像“唐瑜伽部主总持王”

    顶上旋终不以此苦退失菩提心;(左)假使百千劫所作业不忘因缘会遇时果报还自受。字径4。  13洞门框左右题刻、佛圆龛:门枋上端各开一佛圆龛;门枋中段各双勾竖刻5字:佛报恩重经释迦佛... 晚唐、五代年间行化四川的柳本尊,号称“唐瑜伽部主总持王”,但释史失载。今据大足县宝顶山石窟刻存南宋绍兴释祖觉撰《唐柳居士传》碑和已查明的宋刻柳本尊化道造像“十炼图”题刻记载:本尊名居直,唐中九年(...

    陈明光 胡良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168918.html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1)

    根本,真俗之教其极致一也,然不达之故,横云异  同而已」。又对孔氏之「佛教背孝道,谓是不知本末」  云:「此是一面之观察,君已非不视经律所辩,佛教决不是  离俗而不施训,有世教即为是。当今有如君之...:「云道在无欲,而以有欲要之,俯仰之间  非利不动,何诬佛教之深也」。又云:「佛教之趣,以八  苦皆由欲而来,而明十二因缘,由无欲而得道。天堂地狱亦  有影响之实例,如于公以仁治招封,严氏以好杀被诛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2.html